首页 > 文化 > 正文

正文

著名诗人余光中去世,除了《乡愁》,你还喜欢他的哪首诗?

提问者:晓鲜肉说游戏  时间:2020-11-12 10:03:50   所属分类: 文化

免责说明

编辑器加载中...
提交 取消
共有 6 个回答

默认排序 按最新

  • 小强 擅长解答 擅长提问

    37

     

    《等你,在雨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外,等你,

    在刹那,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浆,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

    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等你二字在我狭隘的理解里不是伴随着焦虑就是带着埋怨,再不然就是倔强的不甘或卑微的委屈。余光中老师这首现代诗《等你,在雨中》完成颠覆了我原有的理解,并改变了我对爱情与生活的看法与态度。

    全诗只字未提“等你”的焦急和无奈,而是别出心裁地描写了“等你”的幻觉和美感。

    黄昏、细雨、彩虹、红莲,构画出一幅霞光美景,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为这幅美景配上了动感的音效,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莲象征着美丽与圣洁,莲既是具象的实物,又是美与理想的综合体。余老师用拟人的手法,将等待中的美人从红莲中幻化而出,就像电影中的特技慢镜头一样,莲花与情人的完美整合,使“我”如痴如醉,物我两忘。

    从这首诗中我感受到等待的美好,那诗意般的等待比起热恋也丝毫不逊色。很多人会把爱情的美好建立在物质之上,一旦失去物质的支撑,爱情则支离破碎、不复存在。这真的是爱吗?其实,只要心中有爱,你的世界便可美轮美奂。

    -----------------------------------

    嗨,我是安兔,闲来无事喜欢聊聊天、码码字的情感达人!

  • MOMO 擅长解答 擅长提问

    29

     

    上大学的时候,我见过一次余光中。那一次余光中老先生来大陆高校巡回演讲,正好在我们学校有一场,当天的场景我还记得,一票难求。2000多人的礼堂做得满满的,我都没抢道票,就坐在走道里的台阶上。很多人都拿着文学书来聆听,当天余光中先生讲的是中文与英文的文化,他回顾了他的中外文化研究,还当场带领我们读了一首诗,中文版和英文版,具体内容我不记得了。

    我依稀记得老人的身体非常的好,很有精气神。瘦骨嶙峋,非常有风骨。他说江南的桂花好香,让他流连忘返。

    余先生的《乡愁》几乎是所有人感动的诗,一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读者令人感动落泪。尤其是离开故乡久了的人,想着从此故乡只有冬夏没有春秋,不禁感同身受。而余先生的乡愁,还不止是家庭之愁,更是国家之愁。

    余先生的诗,除了乡愁,还有很多。他写了1000多首诗,散文也有几百篇。他的另一手乡愁诗我也很喜欢: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有人到来,有“黄栗留鸣桑椹美,紫樱桃熟麦风凉。朱轮昔愧无遗爱,白首重来似故乡”。祖国、乡愁、长江,多次在他的诗中出现。“当我死时,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 小U说 擅长解答 擅长提问

    39

     

    余光中,著名诗人。

    人们熟悉他,源自那首著名的《乡愁》。

    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光中老先生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的余光中老先生生于1928的南京,就读于南京大学。历任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中文系或外文系教授。他驰骋文坛,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均有涉猎,迄今出版著作50余种,包括诗集20种,散文集10余种,翻译英美现代史学等10余种。

     

    九岁离开南京去四川的余老先生,三年后返回南京读大学,他曾飘泊于香港、欧洲、北美……半个世纪以后再次蹋上大陆的土地,对于祖国,少年时的印象是最深的,余老先生说:

    “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从21岁负笈漂泊台岛,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间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头的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

    “不过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现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除了脍炙人口的《乡愁》,余老先生还有很多关于乡愁的诗,我特别喜欢这首《乡愁四韵》,被罗大佑谱了曲子,收在之乎者也的专辑唱片里。这首诗这首歌都是我的最爱。每每听来动人魂魄,也经常被我用作早晨聆听的诗歌播放给孩子听。

     《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如今先生已仙逝,想必魂魄能回归这片令他魂牵梦绕的厚土吧。

  • MOMO 擅长解答 擅长提问

    42

     

    “当你看到我的诗,你会发现,我不曾死去。”2017年12月14日,著名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过世,享年90岁。对于诗人来说,死亡不是最终的告别,诗是诗人的另一种存在。诗人在远方眺望,而伟大的诗人为读者铺上通往远方的桥梁。

    余光中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等方面建树颇多,作品类型多样,风格多变,每篇作品都让人体验到不一样的情怀。余光中不仅用诗歌激荡起读者心里绵延的情感,还用通俗易懂语言,表达深刻隽永的哲思,一语点醒梦中人。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首余光中的短诗《算命瞎子》:

    “凄凉的胡琴拉长了下午,偏街小巷不见个主顾。

    他又抱胡琴向黄昏诉苦:空走一天只赚到孤独!

    他能把别人的命运说得分明,他自己的命运却让人牵引。

    一个女孩伴他将残年度过,一根拐杖尝尽他世路的坎坷!”

    正像余光中在《写给未来的孩子》中写道:“你是个独立的人,无人能抹杀你的独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协。”

    在动荡中活过一生,那些“世路的坎坷”足以磨灭一个人的人格。无数的人在面具下看不到真,“对着黄昏诉苦”,只剩下孤独。

    侃侃而谈的道理,只是给别人“算命”的幌子,算着算着,以为自己掌控了命运,到头来不过是在命运下拄拐前行。

    《算命瞎子》仿佛一道惊雷,劈开了楚门的世界。算命者的命运被别人牵引,这简直是醍醐灌顶的警言。让自己的命运不被人牵引,就不要去给命运下决定。“又抱着胡琴”在偏街小巷诉苦,命运如何还能变成另外的样子?

    要让命运最终掌握在自己手里,首先就是不要相信命运。

    认知升级,活出自己,欢迎关注瑶知天问(微信公众号ID:loves-knows)

  • 新新数码 擅长解答 擅长提问

    29

     

    余光中老先生今天仙逝了,享年89岁((1928.10.21-2017.12.14))。在他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当中,除了《乡愁》,我还喜欢他的另外一首,“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了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这首诗创作于1966年。当时余先生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英文系任副教授。漂泊的生活让他犯了乡思病,叶落归根,乃至想到了人生的大限之时。这首诗深刻表现了自己对祖国妈咪的深深思念。你问我爱你有多深,爱你有几分?月亮可以代表我的心。

    诗人把祖国比作一张“最纵容最宽阔的床”,希望自己死时能“坦然睡去”。想象奇特,跟李太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一拼啊!诗人生于南京,诗的结尾却提到了多鹧鸪的重庆。这个串联了宋代辛弃疾“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的典故。

    齐秦有一首歌里说,思念是一种病,乡思不正是其中的一种吗?祝余先生一路走好!

  • 大黄蜂 擅长解答 擅长提问

    25

     

    今天(12月14日)中午,著名诗人余光中在台湾高雄医院过世,享年89岁。根据台湾东森新闻报道显示,年逾耄耋的余光中起初只是因为气温偏低、略感不适而到医院小住静养,在发现有中风和肺部感染的迹象而转进加护病房后,余光中病情急转直下,短短一天之后,这位著名的“乡愁”诗人、散文家、翻译家就在亲人的陪伴下离开了人世。

    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就读到余光中的《乡愁》,同是福建人,对于祖籍是福建永春的余光中的《乡愁》很有感触,因为祖父母中就有在外漂泊的,奶奶在讲到祖父母的故事时,能体会到“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的感受。

    除了余光中的《乡愁》,我还喜欢他的《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

    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这首诗讲述了两个人的人生经历:一个是母,一个是子,是一首赞颂母亲的诗,全文通细腻地刻录着思念。孩子在哭声中呱呱坠地,母亲在含泪的笑声中欢喜雀跃;而当母亲仙逝,孩子再悲伤的哭声也无法挽留她的生命。

    这首诗读起来很平常,但其中所蕴含的真情却扣人心扉、令人动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