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怕死,可为什么人站在高处,却总有想跳下去的冲动?

杰出世界 2020-12-17 10:40:28
精选回答

总想跳楼的女人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体验:曾经或者每当站在高崖或高桥边缘,或者高楼阳台内向下俯瞰时,就会产生跳下去的冲动,有时还要幻想跳下后坠落的过程情景,而你从来没有想过以这种方式自杀。

日前,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个案例。现代快报8月14日报道,苏州一对夫妇搬进了位于31楼的新家后几个月内,女方总有跳楼的冲动。“一进屋就心慌,精神不振,还头昏乏力。”化名王芹的女士说,最严重的是,她一靠近阳台或是窗口,就有跳楼的冲动,当搬回了以前生活的出租屋,就恢复了正常。http://kb.dsqq.cn/html/2015-08/14/content_408752.htm。

两夫妻几经辗转最终就医于宿迁市泗阳中医院,心理咨询师赵金明指点迷津说:“从环境心理学上看,这是高楼综合征。” 赵金明进一步解释说,住在高楼里,一些人会觉得没有安全感,继而出现心慌、头昏乏力、精神不振,甚至有往下跳的冲动。尤其是恐高症、性格内向、脆弱、喜欢安静的女性。

这位女士真的是患上了所谓高楼综合征吗?如果不是,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这种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什么是高楼综合征?

无论医学还是心理学上目前都没有“高楼综合征”这个术语。与赵医生给出的描述相近的概念是“建筑物(或高楼)病态综合征(Sick building syndrome ,SBS) ,是指人长时间处于建筑物内,尤其是工作场所,在没有其他明确病因和病理变化情况下出现的一系列的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包括:感觉不适,头痛头晕,恶心,疼痛和痛苦,疲劳(极度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气短或胸闷气短、眼睛和喉咙刺激,鼻刺激、堵塞或流鼻涕,皮肤刺激(皮疹,或皮肤干痒)等。国内通常翻译为病态建筑物综合症,由于“病的”是建筑物里的人而非建筑物本身,因此这个翻译似有不妥。

SBS的这些症状可以单独或组合,同一个人在同一幢建筑物内不同时间出现的症状也可以不相同。当离开相应建筑物后症状通常会消失。

任何人都有可能惹上SBS麻烦,但是在封闭的,使用机械换气或者空调的现代建筑物环境中的上班族容易罹患,尤其是从事使用显示屏工作的文案人员更是“高危分子”。

由此可见,王芹女士的问题并非像赵医生所说的“高楼综合征”。那么,这是一种什么状况呢?

高处现象

虽然,很久以来人们就注意到了人群中存在的这种“从高处跳下”的现象,也出现过一些心理学上的解释。却从来没有人做过实证研究,直到2012年由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系一个团队完成的,也是迄今唯一一项有关该现象的实证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首次以“高处现象”(the high place phenomenon,HPP)来命名了这种现象。

高处现象的实证研究

研究者通过对431名在校本科大学生一生中HPP体验,自杀意念,焦虑敏感性,抑郁症状和情绪发作史等的发生频率进行在线调查,希望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于HPP体验进行探讨:第一,HPP在人群中存在的普遍性;第二,确定HPP是否是有自杀意念人群中所独有,或者在没有自杀意念的人群也普遍存在;第三,确定焦虑敏感性、自杀意念、或其他不良情绪是否强化HPP体验。

结果发现,有超过30%的参与者报告一生中至少体验过一次从高桥或者高建筑物上跳下的冲动。如果以是否有过自杀意念将参与者分为两组,一生中从来没有过自杀意念者中有17.3%报告经历过HPP;而曾经有过自杀意念者HPP报告率高达56.50%,显著高于另一组。

当身临其境时,有超过半数参与者(53.3%)报告说想象过从高桥或高建筑物上跳落的情景。同样的,终生有过自杀意念者报告率(74%)远高于没有过自杀意念者(43%)。

当被问及是否想象过从高建筑物内通过窗口跳出时,有接近半数(48.7%)的参与者回答至少曾经有过一次。终生有过自杀意念者报告率(57%)同样高于没有自杀意念者(24%)。

可见,HPP普遍存在于人群中,即便终生从来没有过自杀意念的人群也普遍体验过HPP现象。同时,研究者通过对于HPP与参与者抑郁症状、焦虑敏感性以及自杀意念的相关性分析发现,HPP与焦虑敏感性高度相关,而自杀意念又是这种相关性的强化因素。

焦虑灵敏性(Anxiety sensitivity,AS)是指人们基于相信能够带来焦虑的身体感觉就会产生危害后果而对这些感觉产生的恐惧的敏感程度。我们知道,所谓焦虑症,包括强迫症(或思维)用简单的一句话说就是人的思维意识被一些不必要的担心所接管控制,用一个成语说就是杞人忧天,通俗一点说就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具体到HPP现象,焦虑敏感性高的人,也就是那些“喜欢”杞人忧天的人更经常体验到HPP。另一方面,曾经人们普遍认为自杀主要是一时冲动的结果,用西方的说法就是“Out of the blue”(天上掉下来的);同时人骨子里有回归自然即自杀的愿望。因此,认为HPP可能会是促成自杀的一种心理现象。

但是,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有没有自杀意念,人群中都普遍HPP现象,说明HPP可能是促成自杀的危险因素的说法并不成立。

那么,人为什么会产生出HPP这种冲动呢?有什么生物学上意义呢?

高处现象的解释

这项实证研究发现,终生有过自杀意念者超过四分之三报告经历HPP,而即便终生从来没有过自杀意念者中也超过50%的人报告至少经历过一次HPP。人群中如此高比例的普遍存在的HPP打破了先前有关该现象基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所产生的一个普遍的自杀误解—— 如果你想象自己的死亡,是因为你骨子里有找死的愿望(death wish)。

那么,如何解读这种现象呢?

研究者认为,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与人脑中的恐惧惩戒神经回路相关:生存是人的最基本本能,而生命是脆弱的,很多事情、因素都时刻可以威胁到人的生命,于是人产生出对于这些危险因素的恐惧来警告自己,远离这些危险。同时会伴有各种不良情绪体验,这个恐惧惩戒系统目前所知牵涉尾状核和杏仁核。

这个系统涉及几个感觉体系,这些体系属于人类进化而来的本能反应,反应敏捷,而且不受大脑皮层意识的控制。相反,大脑皮层主导的意识反应,由于需要接受传入神经信号,经过分析和综合最终才能做出“理性”判断和反应,不仅反应相对缓慢,而且还受到诸如学习、经验和自身反应能力的制约,因此意识反应明显滞后于本能反应。

正常情况下,这两套系统可以很好的协同调控人体的行为反应。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当人处在高危状态下,人首先受本能反应的控制,片刻后才有可能正确理解所处的状况并做出理性判断。个人这种稍嫌迟缓的感知判断系统可以导致对于安全信号警示(就HPP现象而言,“爬那么高,掉下去会摔死,快下来”)误判为“死的冲动”(“爬那么高,找死啊”)——就这样,HPP现象产生了。

对于具有焦虑高敏性、有自杀意向或抑郁等其他负面情绪反应的人而言,他们的高敏感特质使得更容易产生这种认知误判,也就更容易产生和经历HPP。

我们不妨设想如下场景:假想一个具有高焦虑灵敏度的人,斜靠在高楼阳台、或者处在高桥或建筑物顶部边缘向下俯瞰,这时所获得的有关下面物体的视觉信息是“变形”的,与身体其他感官系统信息不协调,就如同晕车晕船的发生机制一样,可以诱发人体发生类似晕车反应的身体反应,表现为包括眩晕、恶心呕吐、出汗、心慌等症状(这也是恐高症的发生机制);加之经验告诉他,从如此高度跌落必死无疑,这样就产生巨大恐惧以警示危险并告诫赶快远离危险。

但是,事实上,等到你的理性告诉你说,还隔着阳台防护设备或者坚固的玻璃窗,或者离能造成跌落的边缘尚有一定距离,实际所处是安全的之前,身体反应已经形成。

简单一句话来说,也正如研究者发表的论文标题所申明的:HPP现象这种跳的冲动,事实上是在强化人生存的本能(An urge to jump affirms the urge to live)。

弄房子家居

因为人性的本能,“想飞”。跳下去的感觉或许就是感觉在坠落的过程中能够让很多内心深处的纠结释然掉,但是同时你的小命也不保了。所以,安全的想跳的话,那你就用降落伞跳吧,既能尝试飞的感觉,又能安全着陆,还能满足自己想要从高楼跳下去的冲动,一举多得的事情,多好。

不过,话说回来,原来开玩笑的时候,朋友会问,“如果必须要选一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你会选择哪种方式”,我之前就会说“跳楼吧,在结束生命之前还能体会到飞的感觉”,后来我可不这么认为了,生命多可贵啊,这种假设性的问题我都不答了好吧,摔得面目全非的想想那画面都让人害怕。所以,还是别冲动,“冲动是魔鬼”。还有,就是我恐高,选这种方式也不好,再说人活着吧,就得好好的活着,不要总是怨天尤人,也不要总是活得好像别人都欠你钱似的,这日子是怎么过都是过,明智的人一般都会选择快快乐乐的过了。

如果实在有冲动,那么建议可以选择一些高空的娱乐项目,比如说,蹦极啊,跳伞啊等,但是一定要确保安全之后再蹦,再跳,毕竟,生命是珍贵的,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啊,然后,就在这个过程中体会飞的感觉吧。不用有冲动,这直接就让你的这种冲动付诸于实践,然后在实践的过程中,无论你是害怕还是兴奋,都是经历过了这种“想跳的冲动”了,那么以后,要么再没这种冲动,要么是爱上这项“极限的冲动”了。

可靠的二蛋

你这个想法怕是有些可怕。大多人站在高楼上,即使外面有护栏,也害怕会掉下去吧。

​我家里面是在五楼,有时候我趴在窗户上向下看,都会觉得害怕,我害怕这窗户会松会掉下去,我们家是落地窗,塑胶窗户,不是铝合金,我觉得什么东西都带点金属的就比较牢靠安全,我们家那个窗户大风一刮我都能看见它晃,感觉会被连框拔起然后整个架子带玻璃都摔下去,里面是有护栏的,护栏大概是铝合金的,感觉也很单薄的感觉,就是你故意去晃的话是会响

我对生命负责,所以我不干危险的事,如果你站在高楼上就想往下跳,你说你站在高楼上,是说明你不是在玩蹦极这样的游戏,一点安全措施都没有的。大概是你心里有压力吧,想就这样跳下去什么也不用操心了,什么事都就不是问题了。工作上的问题,老板的责骂,家人的委屈,或者说,你还在找工作的压力,通通都会不见。

生活总是要向前看,人活着怎么会没有失败没有压力,或者说你只是为了寻求刺激,但是你再怎么想寻求刺激,也不能有站在高楼上想跳下去的想法,你可以去尝试蹦极什么的过过瘾。

蹦极也是一项锻炼自己胆量,证明你有勇气的一项运动吧可以说是,如果你实在想尝试那种放飞自我,想要体验飞下去的感觉,去试试蹦极,滑翔,你也就知道,当你失重从高处摔下去的那一刹那,你脑子里到底是在思考些什么。

终日乾乾爱美味

高崖效应,站在高崖,大脑自我保护会指挥你离开这个危险地方,大脑会认为下面地面才是安全的,所以会指挥你向下,至于怎么向下不是它考虑的,它只想快点到安全地方,让你脱离危险!这不是因为你要轻身地感觉,而是人的生理条件造成的,站在高处从而产生的自然感觉,你也许是放大了这种感觉。

心理学中有一个过反心理,也就是说,你越害怕一件事,就越想去尝试一下,再一个解释就是生物体本能应激反应。回答不周见谅。

设计师的家

或许,人本来是会飞的……

带货买买菌

因为特别想作死

品好货

相关推荐

女生经常掉头发是啥原因,掉头发很厉害怎么办?

女生经常掉头发可能是因为作息不规律,导致自己身体的内分泌失调,也有可能是因为近期压力过大,当你掉头发很厉害的时候,尽量要保持自己的作息良好规律,然后一定要坚持一日三餐,吃一些比较有营养的,不要老是吃一些垃圾食品。
详情

你爸爸做过哪一些你认为真爱存在的事?

小时候在大厅躺沙发上偷偷看电视,听见老爸回来的脚步声赶紧关电视装睡着。后来听见老爸说:这只小猪怎么睡在这里,然后脱衣服给我当被子盖,然后他就走了。
详情

心情不好时大家采取的解压方式是什么样的?

首先要让自己心态平稳下来,压力来源于各处,保持好自己的状态才能不被压力扰乱生活。其次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说看一场期待已久的电影,听一首自己喜欢的歌。
详情

下雨天没带伞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2011年北京那场大暴雨,我没带伞,在商场里多了几个小时,当时感觉挺好玩,可是下完了傻眼了,怎么回去啊,公交车都不通了,瞬间就心塞了。
详情

有些女孩子总在朋友圈发自己的自拍,是什么意思?

我就是非常喜欢自拍和自恋的那种,无关美丑;但重不批图,因为像你们说的自己长什么样难道别人不清楚,更多的批只是为了证明不自信的虚;所以我尽量保持原生态,因为自信才最美;哪怕所谓的搔首弄姿,与大人的思想格格不入;除了说我们不是一个时代,代沟外,更多的只是想记录自己而已,仅此而已;无关关注和美丑,只是一种爱好和兴趣而已,人可以不美;但得有自信,像我一样敢露敢言不失也是一种乐趣,乐趣啊!
详情

以你的经历来说你知晓有那些恋爱技巧吗?

‍‍不要去追她,而是“招引”她。人类的基本反映,追对应的即是逃,你追的越凶她离你越远。你也许有所置疑,可是这是现实,你有必要承受。所以,马上中止全部“追”她的做法,你不需要对女性口头上说“喜爱你”,你不需要对她清晰地表达,现实上,整个招引进程不要任何口头的清晰的表达,而是把心思放在,怎么让她觉得和我在一起的时刻很高兴,很有意思?让她喜爱呆在我身边,喜爱每天和我在一起,喜爱和我出去玩,喜爱和我谈天。那样的话,即便你和她不表达,她也不好你说明白。你们基本是即是一对情侣。由于你们做的工作,聊的东西,呆在一起的时刻和情侣如出一辙。即便你们俩谁都没说明白,可是你得到了全部作为她男兄弟的优点,这即是现实爱
详情

精选推荐

3gp是什么格式

很多人在使用手机或者电脑储存文件的时候,常常会看到3gp这种格式,究竟这种格式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呢?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详细的内容吧。

4k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在家电销售专场上经常会看到4k电视,究竟这个4k是什么意思呢?其又有什么特点?和其他电视相比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详细的内容吧。

4s是什么意思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4s店是专门销售汽车的场所,可是究竟4s店都有哪些功能或者有什么特点呢?为什么叫做4s店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详细的内容吧。

996是什么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996,甚至很多刚从学校步入社会找工作的人第一个要求就是不进“996”的公司。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什么是996。

3g是什么意思

人们在手机专卖店上经常看到3g技术的介绍,可是又不了解这个3g技术究竟是一项怎么样的技术?都有一些什么特点?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详细的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