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火枪是骑兵的天敌,那为什么二战时还存在骑兵?

骑兵,还是有用的,有着巨大的作用!这一时期的骑兵作用,更类似于马蹬普及前的骑兵作用,侦查,渗透,袭击,当双方的步兵大方阵胶着时,谁的骑兵能成功冲击敌人,谁就掌握了先机,(骑兵预备队)战术无数次发挥了作用,这也是亚历山大大帝最喜爱的战术。骑兵的机动优势十分明显,相比步兵,骑兵更容易填补战线,更容易机动部署,有了骑兵的配合,一些惊为天人的战术才得以施展。

二战后,因为工业制造力的快速发展,包括中C-130、安-124等中大型运输机的不断涌现和配备,主要工业国家的军队和装备的战略投送能力得到极大的加强,机械化部队面对骑兵的不足被工业所弥补。即使在复杂的战场条件下,一线的机械化作战部队也能得到尽快的后勤补给,而且机械化部队由于各种装备的不断升级换代,在行军速度和快速反应上也大大加强,受地形影响也小了很多。

所谓火器时代到来后,能够克制骑兵的是整齐的步兵方阵,其实这也不是文艺复兴后的专利,早在中世纪,骑兵装备成熟之后,步兵就已经开始结阵对抗骑兵了。之所以文艺复兴之后步兵对骑兵的胜率增高是因为军制的改革,军队的组成由原来的佣兵为主转向了募兵为主,军队更着重于训练士兵的战斗意志,使得他们不会在来势汹汹的骑兵面前因为胆寒而溃逃。

骑兵是一个古老的兵种,冷兵器时代和热兵器初期威力强大。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自动火器普及,骑兵就注定了衰亡的命运。二战爆发时,欧洲部分国家还保留骑兵,但基本上在战争初期即被淘汰。二战时的中国战场,由于参战国双方的陆军科技水平和装备情况都很落后,所以骑兵能够从头至尾参战。

一战时期,骑兵依然是各国配备的主力,即使到了二战,虽然德国摩托化部队的闪电战很牛,但限于当时条件,能完全装甲化的军队所占德军比例也不多,大多数的作战单位还是大量配备战马和骑兵,以弥补物质运输和战术投送、快速反应等的不足。

骑兵的生还率也是其生存的重要指标,同样是失败,逃走的骑兵就比步兵多得多,步兵失败就常常会被全歼,而且骑兵在追击战的杀伤力也极其诱人,在中世纪和近代前期较低烈度的战争中,失败方的大多数伤亡都是追击战阶段造成的。
